审计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保密性?
在审计过程中,确保数据的保密性至关重要,这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安全、公正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利益。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,以确保审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:
一、加强涉密人员管理
强化保密意识:
组织审计人员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《审计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以及《审计人员保密守则》等内部规定。
通过观看失泄密警示教育片、通报失泄密典型案例等形式,常态化开展保密教育,增强审计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感。
明确保密责任:
涉密审计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,明确其在审计过程中的保密责任和义务。
涉密审计人员的离岗、离职,要监督其清退涉密载体,签订离岗保密承诺书,严格执行脱密期管理。
二、加强涉密载体管理
涉密载体制作与标识:
涉密载体应标明密级、保密期限、六位编码等信息,以便后续管理和使用。
涉密载体的制作、复制、收发、传递、维修、销毁等环节,均需经过严格审批和登记。
涉密载体使用与保管:
涉密载体应在指定场所使用,并严格控制知悉范围。
涉密载体使用后应及时收回,妥善保管,避免遗失或被盗。
三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保密管理
配备保密专用设备:
审计机关应配备涉密计算机、涉密打印机、“保密硬盘”等保密专用设备,并确定专人负责管理维护。
严格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:
涉密计算机应实现专机专网运行,与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进行物理隔离。
加强对审计人员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,防止通过公共网络泄露涉密信息。
加强数据加密与防护:
对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事项,应通过涉密专用设备进行处理,并加强数据加密和防护。
定期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,确保系统安全稳定。
四、加强审计现场管理
规范审计项目现场资料借阅、存放、移交等手续:
加强对采集的电子数据等工作秘密的存储管理,确保电子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。
审计人员数据采集时承诺对采集的电子数据进行保密,确保数据不泄露。
加强安全防范工作:
加强对审计人员住宿、旅途、车辆、办公场所等的安全防范工作,防止因疏忽大意导致数据泄露。
五、加强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
定期开展保密检查:
不定期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的专项保密检查,对涉密文件统一管理,设立专柜保存,确定专人管理。
严肃责任追究:
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,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,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
综上所述,通过加强涉密人员管理、涉密载体管理、计算机和网络保密管理、审计现场管理以及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等措施,可以有效地确保审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。